产品详细
本报讯 规上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的核心指标。近日,记者从海盐县经信局获悉,今年1至9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63.95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列全市第一。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海盐工业公司持续深耕主业,以“技术创新+质量坚守”实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生动实践。
位于武原街道的嘉兴多角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村办企业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用半个世纪,诠释了“质量为本”的价值追求。
日前,记者走进该公司,看到展示台上整齐排列着厚厚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其中最早的一份检测报告可追溯到1986年,由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出具。从有记录的这一年开始,在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层层抽检中,多角电线电缆公司创下了一项纪录:产品合格率常年保持100%。
多年来产品质量始终“在线”,选料是关键,制度是保障。多角电线%无氧铜丝作为原材料,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立起自检、专检、巡检、互检多重质检制度。正是这份对质量的极致追求,让多角电线电缆公司成为浙江省内线缆行业首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并于近期通过了202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复审。
“像这款澳洲大型行车专用电缆,就是我们根据外国客户的要求,改进设备和配方研发出来的拳头产品。”嘉兴多角电线电缆公司技术主管谈国军向记者介绍,“这款产品专门用在大型行车上,要求耐磨、抗拉、耐弯曲,耐高低温(-40℃至90℃),我们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完全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如今,嘉兴多角电线电缆公司正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造,全面打通5个车间、78个岗位数据,彻底甩掉了“一个产品六张卡片”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订单全流程可跟踪,以数智力量为产品赋能。
对内苦练内功,对外开拓市场。在国内市场趋稳的同时,该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的质量与技术实力,积极拼抢海外订单。“通过持续开拓外贸业务,今年公司海外市场销售额已超2000万元,最近又新增了价值数百万元的订单,对于完成明年的销售任务充满信心。”嘉兴多角电线电缆公司经理宋美芬表示。
位于武原街道的海盐精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精冲模、高强度螺丝模具的企业,其自创的JP品牌在业内享有盛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走进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五轴自动化铣牙设备正在高效运转。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这套智能化设备将原本需要十多道工序、反复上下料的滚牙加工流程,整合成“一键启动”就可以完成的智能化生产模式。
“这台设备相较于以前的设备,至少可以将生产效率提升50%。”精斌五金生产经理罗玉竹介绍,以往难以企及的精度要求,这台设备都能稳定实现。
除了五轴自动化铣牙设备,近年来,精斌五金还引进了来自国内外的先进机台,结合国内顶尖的磨床、铣床设备,构建起高效协同的生产体系。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拥有4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公司的定制化研发能力不断的提高,非标品订单占比超过50%。技术升级带来的效率提升,直接体现在企业的业绩增长上。“今年1至9月,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2%,这主要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海盐精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雅婷介绍。
技术优势是精斌五金得以高速成长的关键。目前,精斌五金正致力于研发用来制造14.9级螺丝的搓丝板以及钛合金螺丝模具,这些尖端产品将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高性能赛车、精密手术器械等领域,展现了企业攀登产业链顶端的决心。
伴随着业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今年8月,精斌五金年产10.2万套高端牙板及52万套精冲模的易地搬迁技改项目真正开始启动。新基地占地16.8亩,将打造一条完整的“智慧产线道核心工序。新产线投产后,生产效率将提升三倍,产品精度跃升至微米级,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新项目投产后,精斌五金年销售额预计突破1.2亿元。
近年来,海盐坚持以“智能化技改+轻量级改造”协同为路径,分类推进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海盐工业经济的亮眼表现,源于创新驱动的持续发力。未来,海盐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大研发支持,推动更多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项目落地,优化产业链生态,助力“海盐智造”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上加速前进。







